中国茶文化
当前位置:茶文化>中国茶文化

25、〖茶的传说〗大红袍

作者:老村长旅游      浏览次数:      日期:2017/6/22


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叫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生长环境命名的不见天、金锁匙;以茶树形状命名的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风尾草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大红袍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乌龙茶)巾的名丛珍品,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大红袍生长在武夷山天心岩附近的九龙窠中山壁高耸的石罅问的一小块茶地上,只有几丛茶树,有的从岩问伸出,有的散落其问,地旁岩壁上刻有“大红袍”三个人字。在武夷山,提起“大红袍”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武夷山众多的民间传说中,最吸引人的当属大红袍的传说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武夷山北麓的慧婉村里住若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婆婆,丈夫早亡,无儿无女,靠砍柴种菜和帮助乡亲们缝缝补补为生,她人勤心好,乐于助人,是全村闻名的好人。人们不知她姓甚名准,都亲热地叫她“勤婆婆”。

有一年,武夷山区遭到史无前例的大旱,山上的草木枯黄了,田里的庄稼旱死了,岩间的流泉也干涸了,人们只好越岭爬坡,剥树皮,剜草根,挖观音土等充饥,吃得肚子越来越胀,脸越来越黄。这天,勤婆婆从很远的山上采集野菜回来,又饥又渴又累,她放下篮子,随手取出刚从树上采下来的鲜嫩叶子,坐到灶前想熬一碗汤吃。她把嫩叶放入锅中,加上水就引火煮熬,她边烧边想:“这点野菜来之不易,可得省着吃哩。往后这苦日子可怎么过呀!”水沸了,勤婆婆用碗舀了一碗,正想喝下,忽听门外传来阵阵痛苦的呻吟声,勤婆婆忙放下汤碗,出门一看,只见石墩上坐着一位白发老翁,正艰难地喘着粗气。她过去急忙把老人扶进屋里。老人张开的嘴唇上干裂得一道道口了,有的口子已流出血来,勤婆婆心酸了,她不假思索地端起刚烧好的树叶汤,送到老人手里:说:“大旱年头,没什么好吃的,这碗树叶汤,趁热喝了吧!”老翁感激地接过汤碗,咕噜咕噜地几口就喝光了,顿时气喘好多了,精神振奋了,老人递过碗来问:“还有,再给一碗。”勤婆婆毫不吝啬地又给他倒了一碗,老人喝完笑呵呵地举起手中的龙头拐杖,对勤婆婆说:“好心的妇人呀,你救了我,老汉没什么可报答你,这根龙头拐杖就送给你吧!说着把拐杖递给了勤婆婆,但见这拐杖油黄闪亮,龙头嘴里还含着颗珠予,勤婆婆心想不管珠子是真是假,看这般精细做工,也是贵重之物,喝碗树叶汤,怎能收人家礼物呢,于是推辞不受,老人又从口袋里摸出两颗种子递给勤婆婆说:“念你心好,我再送给你两颗种子,你可用拐杖在地上挖个坑,把种子撒上去,盖好土,浇些水,以后把拐杖靠在树上,它会给你带来幸福的!”说完,但觉身边刮起一阵着风,老人离地而起,飘然而去。勤婆婆看呆了,她想,莫非遇到神仙了吧,于是半信半疑地按照老人的吩咐,在院中挖了坑、播下籽、浇水,不几天,果见一棵绿油油的嫩苗出土了,一看是株茶树。说也奇怪,把拐杖靠在苗边,这棵茶树像从拐杖中吸取水分和养料似的,居然疯长起来,不多时已变成枝壮叶茂的茶丛了。树上新梢簇簇,春风吹来,缕缕清香,引来了村里的百鸟,引来了溪边的蝶蜂,也引来了村里村外的男女老少。

勤婆婆高兴极了,张罗着采摘芽叶,加工乌龙,并把茶叶熬了一大锅浓浓的茶汤,分送乡亲们。说奇也真奇,那茶树新梢团团簇簇,边采边发,那茶汤喝起来清香沁脾,直觉得荡气回肠,身心轻快,心口痛的居然不痛了,肚子胀的逐渐消胀了,人们惊异地称这茶丛为“神茶”,大家乐呵呵地图着茶丛和勤婆婆跳起舞来。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不久就传到了皇帝那里。皇帝是个既贪又狠的人,在他眼里,人间仙草琼花、奇珍异宝都得姓“皇”,神茶当然也不能例外。于是他派出大臣兵卒,抢来了这丛神茶,植于御花园中,并召集文武百官,举行隆重的盛会。在鼓乐声中,皇上挽起衣袖,伸出苍白的尖尖手指准备亲自采茶,准知那茶树像有意作弄人似的,一个劲地忽啦啦往上长,任凭皇上跷起脚,站在凳上,爬上梯子.....茶树还是长呀长呀,始终长得比皇上高一大截,惹得皇上大怒,下令砍掉茶树,连根铲除。

再说自神茶被抢以后,勤婆婆哭得像泪人儿似的,她认为自己未能看管好神仙所赐的茶丛,是有罪之人,因此天天向天神清罪,请求天神赐福于神茶,她愁白了头发,哭红了眼睛,最后病倒了。一天,她睡在床上,忽听喜鹊在窗口喳喳地叫个不停,就拄着拐杖出门看个究竟。只见几个男人正扛着一颗树根走来,她定睛细看,这不是神茶吗?原来好心人把皇宫丢弃的神茶根给送回来了。这一喜非同小可,勤婆婆愁也消了,眼也明了,病也没了,她跑过去抚摸着神茶根干笑,亲切地说:“神茶啊神茶,我对不起你!我是个苦命人,没有这个福份得到你的恩赐,你还是走吧,留在这里他们还会来杀你的。”说罢把龙头拐杖靠在树干上。

谁知龙头拐杖忽然变成了一片红云,载着那丛神茶在院子上空打了三个圈,似在感谢勤婆婆,也像恋恋不舍当地的乡亲们,然后冉冉地飞走了,这片红云掠过慧婉岩,飘过流香涧,飞进了九龙窠,落在半天腰的山岩间。第二年当人们再去看时,那茶树已抽发新梢,绿油油的逗人喜爱,那岩壁上又有一股清泉涓涓流下,犹如白发老人龙头拐杖上夜明珠渗滴的仙水。白发老人所以要让茶树扎根在九龙窠的半天瞪岩上,就是因为这是片“宝地”,而且当时没有上山的路,攀登这样的绝壁去采摘神茶,只有那些勇敢勤劳、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做到,只有这些人才配获得幸福和欢乐。

以后,茶树发蔸,又长成了三丛,这就是最早的三棵“火红袍”的来历。

又一传说,从前,有个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连忙叫来两个和尚把他抬回寺中,老方丈见秀才脸色苍白,体瘦腹涨,便从一个精致的小锡罐垦抓出一撮茶叶,放在碗里用滚水泡开,送到秀才面前说:“你喝下去吧,病就会好的。”秀才见那茶叶在碗中慢慢舒张开来,露出绿叶红镶边,染得水色黄巾带红,如琥珀一样光亮,清澈见底,芬芳四溢,并有一股带着桂花的清香味沁入心肺。他啜了儿口,觉得那茶味涩中带甘,继而口中生津,香气回肠,肚中咕咕发响,腹涨渐渐消退,精神也随之爽快起来。秀才在庙里休息了几天待身体恢复如常后向老方丈辞行说:“连日来承蒙老法师卡甘救,倘若小生今科得中,定返此地谢恩,修整庙宇,重塑金黄色身!”

后来,秀才果然金榜题名,得中新科状元。皇上见他人品出众,才华过人,当即招新科状无为东床驸马。但秀才心中挂记要报答老方丈救命之思,心事重重,闷闷不乐。一日早朝,皇上见附马双眉紧锁,心情抑郁,便问他有何不乐。状元郎便赶考落难,老方丈慈悲救等事一一禀明皇上。皇上见他欲往武夷山谢恩,便封他为钦差前往视察。

状元郎来到武夷山天心寺,一见老方丈,状元郎立即下马,上前拱手作揖道:“老法师,久违了,今天本官特地前感谢您的大恩大德!”老方丈又惊又喜,连慌合掌施礼:“阿弥陀佛,状元公休要折杀老衲,区区小事,不必介怀。”并毕恭毕敬地把状元郎迎进寺里。一阵寒暄过后,状元郎问起当年治病的事,说要亲自去看看那株救命的禅茶树。老方丈点头从命,领着状元郎从天心岩南下,过象鼻岩到山脚,再向前行,走进一条幽深的峡谷。只见九座岩峰像九条蟠龙,缠绕在沟壑峭壁之间。状元郎忽见陡峭的绝壁上有一墩小石座,上面长着三株丈余高的大茶树,树干曲曲弯弯,长满苔藓。又浓又绿的叶片间夹杂着一簇簇嫩芽。阳光透过浓浓的重雾,映着那紫红色的叶片,上面堆满了闪光的露珠。绝壁上还有一道缝,轻风薄雾就从缝隙里徐徐吹拂着茶树,真是天生地造的巧呀!老方丈看状元郎惊叹不已,就说:“这里名叫九龙窠。这茶树人称‘火红袍’。当年状元公因食生冷之物,犯了鼓涨病,贫僧就是取这大红袍泡汤给状元公饮服的。”回到寺里,老方丈讲起勤婆婆与这三株大红袍的故事。听完故事,状元郎赞叹不已。他对老方丈说:“如此神茶,能治百病,请老法师精制一盒由本带进京奉献给予皇上如何。”老方丈连连应承。恰好此时正值春茶开采季节。第二天,老方丈高兴而隆重地披上红袈裟,点起香烛,击鼓呜钟,浩浩荡荡地来到九龙窠,老法师带头,左二步,右三步,对茶树参香礼拜,在香火缭饶中,众僧齐声高喊:“茶发芽!茶发芽!”然后开始采茶了。采过茶叶,老方丈回寺庙清来最好的茶师,用最好的茶具,将茶叶精工制作以后,装入特制的小锡盒里,由状元郎用一方丝帕小心包好,藏于怀中。

此后,状元郎差人把天心永乐禅寺整修一番,又塑了一个金身菩萨,便打道回京去了。状元郎到了皇宫,见宫廷一片忙乱,一打听,才知是皇后得病,终日肚疼鼓涨,卧床不起,请遍了京城名医,用尽了灵丹妙药,都不见效,急得皇上和大小太监坐立不安,京城震动。状元郎见此情景,就把从武夷山带回来的大红袍茶叶呈到皇上面前,奏道:“小臣从福建武夷山中带回神茶大红袍一盒,此茶能治百病。敬请皇后饮服,准保玉体康复。”皇上接过茶叶,郑重地蜕:“倘若此茶真能显灵,使皇后康复,寡人一定前往武夷山九龙窠赐封赏茶!”皇后喝了皇上亲自冲泡的大红袍茶后不久,果然回肠荡气,痛止涨消,玉体也很快康复起来,皇上大悦。

后来皇上履行诺言,亲自到福建武夷山九龙窠,举行隆真的赐封“人红袍”盛典,并亲手把身上的大红丝袍解下来覆盖在三棵茶树上。从此,武夷山大红袍名声大震,成了”茶中之王”,并与武夷山的丹山碧水美景一起驰名天下。

关键词 大红袍